花30萬獵頭費得值嗎?5個場景告訴你何時才該用獵頭
先說個扎心的真相:80%的企業都為“該不該用獵頭”糾結過。招錯人耽誤三個月工期,省預算錯過頂尖人才,到底啥時候才該用獵頭呢?下面小編為你分享5個該用獵頭的場景,建議收藏起來反復研究。
?
1.高端/稀缺崗位
?
某科技公司曾花半年自招CTO,面了50個人全卡在“技術架構不匹配”上面了。后來找獵頭花了30萬獵頭費,20天就挖到了某大廠隱退的技術大牛。為啥獵頭能挖到,自己卻招不到?
?
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這類人才他們根本不看招聘網站:真正厲害的CTO,LinkedIn半年可能才會更新一次資料,獵頭可以憑借著自己10年人脈圈的激烈直接找到這些人才。
?
2.保密性崗位
?
某上市公司招并購負責人時咬死不用獵頭,HR自己悄悄聯系候選人,結果消息泄露到競爭對手那里,標的公司股價異動差點搞黃交易。而獵頭通常都有“信息防火墻”,正規團隊會簽保密協議,推薦候選人時隱去企業名稱,甚至用“某新能源頭部企業”這種代號溝通,可以避免內部眼線走漏風聲。
?
3.緊急招聘
?
去年某電商公司產品上線前30天,突然需要招5個跨境運營專家。HR每天加班到11點,3周才湊到2個人選,而獵頭呢?只用了10天就搞定了人選。他們手里往往攥著大把的“即戰力”名單,接到需求當天就能拉出10個候選人簡歷,這是企業HR難以企及的。
?
4.跨區域/國際化招聘
?
某中企拓展歐洲市場,想招當地供應鏈總監。找了國際大獵頭反而踩坑:推薦的候選人要么不懂中國企業邏輯,要么嫌棄文化差異。反而是本地小獵頭團隊成了救星:他們比你更懂“地頭蛇規則”,知道在德國招高管要走“圈層推薦”,在東南亞得搞定家族企業的“裙帶關系”。
?
5.核心團隊搭建
?
某AI初創公司創始人曾迷信全靠獵頭,結果3個月燒掉50萬,基礎崗招得稀爛。后來調整策略,關鍵崗砸獵頭,基礎崗自己養,CTO、銷售VP這種命脈崗位交給獵頭(他們能幫初創公司包裝成“獨角獸潛力股”),行政、初級開發崗走校招或內部推薦。
?
最后說句大實話
?
該不該給用獵頭,本質是算清楚“時間成本”和“機會成本”的賬。高端崗位別怕花錢,保密項目別圖省事,緊急招聘別硬撐,跨區域別迷信大牌子,初創公司別一刀切。畢竟,真正貴的不是獵頭費,而是“招錯人卻渾然不覺”的隱性損失。
?
選獵頭公司就找乾坤獵頭,咨詢熱線:400-6222-973
企業招聘登記&簡歷投遞請登錄:m.yeshaoting.cn
平臺質保,招聘靠譜,1天內快速響應推薦人選,1周可關閉職位完成交付,200萬高端人才數據庫,20年獵頭服務,覆蓋全國超110座城市。
更多獵頭職場資訊,請關注乾坤獵頭公司:qiankunlt